为什么不能占用、堵塞或封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
第十三条:不占用、堵塞或封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不设置妨碍消防车通行和火灾扑救的障碍物。
案例:2009年8月3日,江苏南京胜利路62号一户居民家中卧室突发大火,当地消防官兵接警后迅速赶赴火灾现场,当行驶至小区门口附近时,几把几百斤的石墩挡住了消防车的去路,无奈下消防官兵和物业部门经过十余分钟,才将石墩挪开。由于石墩挡路,消防官兵无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扑救,最终大火蔓延至其他房间,将该户居民家中所有财产化为灰烬。占用和堵塞、封闭消防安全疏散通道,一旦发生火灾后,大量人员将无法通道疏散通道安全逃生,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商场、超市、歌厅、宾馆等公共场所,疏散通道必须时刻保持畅通,任何时候不能以任何借口为目的,擅自将单位内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挪作他用或者堵塞、封闭。《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十八条和二十八条就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消防法》还规定: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消防车通道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为什么不能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乱扔烟头
第十四条: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乱扔烟头。
案例:2011年10月17日,河北石家庄平安大街与和平路交叉口,中基礼域小区一栋27层高的住宅楼,第22层一住户家中突然失火,大火很快引燃了第23层小阳台上的杂物,邻居家小阳台上的杂物被烧毁,空调、窗户玻璃也被大火烧坏了,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后,迅速将火势扑灭,事后据家主自己介绍称:是自己卧床吸烟,烟头掉在了地板上才引发火灾。躺在床上吸烟,稍不小心,烟蒂会将在被褥上引起火灾,特别是身体疲倦或者酒醉之后,常常烟末吸完,人就睡着了,致使烟蒂燃着被褥、蚊帐等可燃物。点燃后的香烟温度可达700℃,一支香烟持续燃烧的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而常见的可燃物的自燃点都很低,如纸张、棉、麻及其织物等,其燃点大都在200℃至300℃,而香烟点燃后的温度比起这些固体可燃物的燃点温度高出2~3倍。因此,未熄灭的烟头足以引起固体可燃物和易燃液体、气体着火。
为什么学校和单位要定期组织逃生疏散演练
第十五条:学校和单位定期组织逃生疏散演练。
案例:2012年9月22日,鹤壁市淇滨区燕莎购物广场二楼服装购物区突然冒出滚滚浓烟,单位员工从楼层各个安全出口安全有序疏散。一场以疏散逃生为主题的消防安全演练圆满完成,从刚进单位的员工到组织承办此次演练的安保部,防火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显然得到了大力提升。千里致富火烧一日穷。学校和单位作为消防安全保卫重点,更是火灾高危、高发的重点,消防安全这根弦时刻不容松懈。无论是学校还是单位,决不能放松对消防安全的要求,从严加强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才能确保单位消防安全稳定,切不可以牺牲消防安全作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七条就明确规定:单位要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公安部第109号、119号、120号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就单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演练作为重点予以要求。近年来,围绕提到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河南消防部门在大力推进消防宣传进单位、进学校的同时,深入开展了以提高单位消防疏散、逃生能力为主题的“三会一标”、“三会三化”、“四个能力建设”等活动,在单位内部广泛张贴消防标志、警示标语、标牌,实行消防安全首席监督员制度,对单位实施档案化、户籍化、信息化管理,组织宣传小分队定期深入单位开展消防安全疏散逃生演练等,一系列的举措有效确保了全省火灾形势的持续平稳,重点单位火灾发生率逐年下降,连续15年消防列管重点单位无亡人或重大和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
十六条:进入公共场所注意观察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记住疏散方向
案例:2005年12月15日,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突发特大火灾事故,火灾事故现场,数名难以忍受浓烟熏烤的群众,直接选择跳楼逃生。作为这起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系统内发生的最大的一次火灾,火灾共致使37人死亡(其中,现场死亡22人,经当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5人),受伤95人(其中,重伤46人),着火面积达5700平方米,造成直接财产损失821万元。火灾发生后,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要全力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好善后工作,并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事故发生后,调查组撕开层层薄纱,发现火灾事故的原因与医院的电器设施安装质量及职工的操作因素有关。然后在火灾发生后,人们不得不为那些选择跳楼逃生,而未自救的群众感到惋惜。诚然,分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还是与医院的患者、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是分不开。假设进入医院的群众能够熟悉掌握单位的安全出口、逃生线路,那么他们是否会选择利用楼梯通道逃生的几率大点,从而不选择那种从高楼跳下,生还几率几乎为零的极端手段。现在,无论是发生火灾的辽源市中心医院,还是装饰繁华的宾馆、歌厅等公共场所,迷宫般的楼道不得不引起群众的重视,进入单位或场所,用心留意其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方向,是否能迅速逃生,一旦灾难来临,心中有一个最佳的应急逃生办法,不至于像辽源中心医院的群众一样,直接从高楼跳下。
十七条:遇到火灾时沉着、冷静,迅速正确逃生,不贪恋财物、不乘坐电梯、不盲目跳楼
案例:2008年8月30日晚,兴安盟科右前旗索伦镇“树军土产日杂商店”发生火灾,火灾发生后,商店主人李树柏、李树军兄弟俩先后抵达火场后,不顾别人劝阻强行打破玻璃进入店内抢搬财物,但一去不复返。消防官兵将大火扑灭后,在火场废墟中发现了李氏兄弟俩的尸体。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火灾达到猛烈的阶段时,烟气的水平扩散速度为每秒钟0.5至0.8米,烟气的竖向垂直扩散速度就更快了,每秒钟可以达到3.4米,并且常常伴有“爆燃”和建筑物坍塌等紧急情况发生。在火灾的发展阶段,当你重返建筑物时,也许正遇上可燃物发生“轰然”现象,既大火将整个空间充满,而这时再次逃生的希望很小。即使在火灾被扑灭之后,重返建筑物也应慎重,尤其还有烟气存在时,因为火场的温度仍很高,如果有风吹,还会发生“死灰”复燃的现象,仍会遇上危险而难以逃生。
因此,消防专家警告,遇上火灾时,必须迅速疏散逃生,千万别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因为任何珍宝都比不上生命更为珍贵。更不要在已经逃离火场后,为了财物而重返火口,到头来只能是人财两空,自取灭亡。
十八条:穿过浓烟逃生时,尽量用浸湿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
案例:2011年1月10日,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2545弄益民小区43号高层住宅楼的地下非机动车库突发火灾,大量浓烟和炭颗粒沿着楼道上蹿,很快充斥了整幢大楼。灾难面前,感人的一幕上演了:一户居民发现出事后,顾不上逃生,在窗台扯着喉咙叫醒邻居;高层住户一路下行逃生时,不忘每层敲门通知;更多的居民连成一队,用湿毛巾捂着口鼻弯腰匍匐,在浓烟肆虐的黑暗中摸索下楼。火灾发生后,大量浓烟和水蒸气向上翻腾,且迅速向四周扩散,一旦吸入大量的有毒浓烟,就很有可能被浓烟窒息致死。因此,火灾发生后,群众一定要沉着冷静,看烟雾的浓度大小:要是烟雾浓度太大,就采用匍匐姿势,尽量贴近地面设法逃生;烟雾轻的话可以采用降低体位,弯着腰,浸水衣物或毛巾手帕捂住口鼻,快速逃生。逃生时做到尽量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帮助老弱妇孺优先逃生(有可能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