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安航空学院保卫处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安全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全教育 > 正文

大学生如何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时间:2023-04-14   来源:    阅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是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每一位青年学子都应当成为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自觉维护者。

4·15案例警示

2021年,国家安全机关公布了几起涉及高校学生危害国家安全的典型案例。

1. 大学生受教唆办境外反动网站

河北某高校新闻系学生田某经常浏览境外大量有害政治信息。2016年1月,田某开通境外社交媒体账号,开始同境外反华敌对势力人员进行互动。之后,田某大量接收活动经费,介入炒作多起热点敏感案事件,累计向境外提供反宣素材3000余份,刊发署名文章500余篇。

在境外蛊惑教唆下,田某于2018年创办了一个境外反动网站,大肆传播各类反宣信息和政治谣言,对我国进行恶毒攻击。田某与境外反华组织接触开展的一系列渗透活动,严重危害我国政治安全。国家安全机关通过严密侦查,于2019年6月依法将田某抓捕归案。

2. 当向导陪吃陪玩还自掏腰包,实施拉拢策反

国内某大学政治学系的研究生刘某作为交换生赴台湾学习,初到陌生环境的刘某“偶然”遇到一位非常热心的当地人陈某,主动提出给他当导游。陈某不但热情而且慷慨,主动承担了很多费用,并鼓励刘某回大陆后积极报考公务员。某天,陈某突然说自己换了工作,单位想找大陆的熟人帮忙到一个航展拍点东西,可以解决食宿,还可以支付几千元的跑腿费。刘某觉得可疑,便断绝了和陈某的联系。

经查,陈某为台湾军情间谍人员,专门对赴台交流学习的大陆学生实施拉拢策反。

4·15高校面临哪些国家安全风险

1. 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失泄密风险

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往往需要实地观测、采集地理、气象、环境、水文等原始数据,这些原始数据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密级。而当前国内观测、采集这些数据使用的高精尖实验仪器设备部分仍依赖国外进口,存在一定失泄密风险隐患。部分科研项目涉及国家秘密,需要参研人员具有足够的保密意识。

2. 群体事件和网络舆情风险

西方反华势力和境外敌对组织利用国内社会热点,通过炒作话题的方式肆意攻击、诋毁我国政治体制。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政治辨别力不强,极易被对方鼓动、拉拢、利用,从而引发群体事件。同时,高校受社会关注度高,高校内的一些负面新闻容易被炒作、发酵,从而引发网络负面舆情。

3. 涉校园暴恐活动及宗教渗透

在高校面向社会逐步开放的进程中,外来人员入校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少,大量访客以业务对接、培训等名义进入校园。一旦有不法分子混迹其中,校园暴恐活动、宗教渗透、非法集会等危害国家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4·15大学生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1. 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加强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树立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人人有责的观念。

2. 提升自身分辨是非能力

对事关国家安全的活动要保持警惕,提高识别能力,善于识别其中的各种伪装,牢记“国家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不能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视而不见或泄露国家秘密,从而危害国家利益。

3. 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感度

对校园传教活动、境内外非法集会活动、社团活动保持高度警惕,严密防范不法分子以“项目合作”的名义向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在境外、国外学习交流期间,要多了解、掌握国家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出国出境期间要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4. 积极配合国安部门工作

遇到危害国家安全的线索、行为或活动时,要主动报告学校,或拨打国家安全机关“12339”举报电话进行举报。